尿常規(guī)是對尿液中的白細胞(WBC)、酮體(KET)、亞硝酸鹽(NIT)、尿膽原(URO)、膽紅素(BIL)、蛋白質(PRO)、葡萄糖(GLU)、尿比重(SG)、酸堿度(PH)、隱血(BLD)、肌酐(CR)、尿鈣(Ca)、微白蛋白(MA)十三項化學指標進行半定量或定性檢測,可以反映機體的代謝狀況。
1、白細胞(WBC):尿液中白細胞的數(shù)量,白細胞增高提示可能有泌尿系統(tǒng)感染。
2、酮體(KET):脂肪代謝中間產(chǎn)物(乙酰乙酸、β-羥丁酸、丙酮),提示碳水化合物缺乏或利用障礙,見于糖尿病酮癥酸中毒、饑餓、嚴重嘔吐。
3、亞硝酸鹽(NIT):某些細菌還原硝酸鹽的產(chǎn)物,尿路感染的篩查指標(多見于大腸埃希菌等革蘭陰性菌感染)。
4、尿膽原(URO):膽紅素腸肝循環(huán)的產(chǎn)物,增多見于溶血性疾病或肝細胞損傷。
5、膽紅素(BIL):結合膽紅素,肝膽系統(tǒng)排泄功能障礙的早期指標,見于梗阻性黃疸或肝細胞性黃疸。
6、蛋白質(PRO):尿液中蛋白質含量,腎小球濾過屏障功能的重要指標。
7、葡萄糖(GLU):尿液中糖含量,血糖過高超過腎糖閾或腎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礙。
8、尿比重(SG):尿液濃縮與稀釋功能,評估腎臟濃縮功能。
9、酸堿度(PH):尿液酸堿性,反映機體酸堿平衡狀態(tài)。
10、隱血(BLD):檢測紅細胞或血紅蛋白,提示血尿或血紅蛋白尿,源于泌尿系炎癥、結石、腫瘤、腎小球疾病等。
11、肌酐(CR):肌肉的代謝產(chǎn)物,評估腎臟濾過功能。
12、尿鈣(Ca):尿液中鈣的含量,反映鈣代謝狀況。
13、微白蛋白(MA):尿液中微量白蛋白含量,早期腎損傷的敏感指標。
尿液:用無菌管收集新鮮尿液,取排尿時中段尿液300μl,2000-3000rpm離心10分鐘左右,取上清即可立即檢測,或分裝后保存于-20℃(短時間24-48小時)或者-80℃(長時間保存),干冰運輸。
僅供科研用途,不可用于臨床診斷!
歡迎來電咨詢:400-681-8582